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amp口腔黏膜大疱



学医路上,需挑灯夜读的勤奋!

更需要凝思的冷静与淡定!

学医路上你并不孤单----

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

本单元内容较为重要,几乎每年必考,需重点掌握口腔溃疡的种类、口腔溃疡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对于创伤性溃疡注意几种特殊类型。总体来说,因本单元所占分值比例较大,考生应多花时间重点复习。熟记每种病症、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是必须要做到的。

一、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患病率高达20%。

1.病因

病因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①免疫因素;②遗传因素;③系统性疾病因素;④感染因素;⑤环境因素;⑥其他因素。

2.临床表现

Lehner分类:轻型MiAU、重型MjAU、疱疹型HU。

(1)轻型阿弗他溃疡:

最常见,溃疡一般直径2~4mm,周界清晰,数目1~5个,好发于角化较差区域,发作时溃疡有“红、黄、凹、痛”特征,即边缘整齐,有约1mm的红晕,基部不硬,中央凹陷,覆盖黄白色假膜。一般持续1~2周,自愈性,愈后无瘢痕。

(2)重型阿弗他溃疡(腺周口疮):

溃疡大而深直径达10~30mm,深及黏膜下层直至肌层,溃疡边缘微显隆起,扪之较硬,边界清楚,疼痛明显,周围可有小溃疡,好发于口腔后部。常单个发生,发作期长达月余甚至数月,愈后可留瘢痕。

(3)疱疹样阿弗他溃疡:

溃疡小而多(直径<2mm,可达数十个),相近溃疡连成片,疼痛较重,可有全身症状。

3.诊断及鉴别诊断

复发性自限性病史规律和临床体征诊断(表5-2)。

表5-2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其他疾病的鉴别(、)

复发性口腔溃疡

癌性溃疡

结核性溃疡

创伤性溃疡

坏死性涎腺化生

年龄性别

中青年

老年人

中青年

青少年

男性

溃疡特征

深在

周围炎症

周边整齐

底部微凹,有假膜

深或浅

浸润

边缘不齐

底部菜花

深在

周围轻度浸润

呈鼠噬状

底部有肉芽

深或浅

周围炎症不明显

边缘隆起

底部平或有肉芽

深及骨面

界限清楚、充血

边缘隆起

底部有肉芽

好发部位

口腔后部,龈、硬腭少发()

舌、口角

软腭复合

唇、前庭沟

牙槽黏膜

唇、颊、舌

颊脂垫尖

硬腭

软硬腭交界

病理

慢性炎症

细胞癌变

朗格汉斯细胞

慢性炎症

小涎腺坏死

全身情况

较好

恶病质

肺结核体征

弱或较好

自限性

4.治疗

(1)局部治疗:

消炎、镇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愈合原则。①消炎类药物;②镇痛类药物;③腐蚀性药物;④局部封闭;⑤理疗。

(2)全身治疗:

对因治疗、减少复发、促进愈合原则。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药;②免疫增强剂:如转移因子等();③中医药;④其他(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二、创伤性溃疡

1.病因

①机械性刺激(自伤性刺激和非自伤性刺激);②化学性刺激;③温度刺激。

2.临床表现

(1)压疮性溃疡:

老年人残冠残根或不良修复体损伤黏膜,溃疡深及黏膜下层,色泽灰白。

(2)Bednar溃疡:

婴儿吮指或硬橡皮乳头引起,发生于硬腭、双侧翼钩处黏膜,双侧对称。

(3)Riga-Fede溃疡:

儿童过短舌系带和过锐中切牙摩擦引起舌系带处充血、肿胀、溃疡()。

(4)自伤性溃疡:

青少年不良刺激,相应部位出现溃疡。溃疡深在,长期不愈。

(5)化学灼伤性溃疡:

组织坏死表面有白色薄膜,溃疡表浅,疼痛明显。

(6)热损伤性溃疡:

初始为疱疹,疱破后形成糜烂面,疼痛明显。

3.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明显的理化刺激因素或自伤、烫伤史,去除刺激,溃疡很快明显好转或愈合,无复发史。

(2)鉴别诊断

①腺周口疮:

溃疡深大,反复发作,无创伤史和不良习惯,口内无机械性刺激因素,愈后留有瘢痕(、)。

②结核性溃疡:

溃疡深凹,边缘鼠噬状,基底高低不平,有红色肉芽组织,全身有结核体征()。

③恶性溃疡:

溃疡深大,底部菜花样突起,边缘隆起,基底硬结,疼痛不明显。

4.治疗

(1)去除刺激因素,纠正咬唇咬颊等不良习惯。

(2)局部用药。

(3)全身症状或继发感染可服用抗生素;长期不愈应活检()。

5.预防

避免不良理化刺激,养成良好进食习惯;定期检查口腔状况,避免口腔治疗中的失误。

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

本单元内容不多,只有天疱疮这一个疾病,但考试的内容不少,掌握天疱疮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结合考题加以掌握。要求能对病例分析题作出正确判断。

天疱疮

1.病因

自身免疫疾病()。

2.临床表现

(1)寻常型天疱疮

①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水疱壁薄而透明,易破,揭皮试验阳性,有棘层松解现象。皮肤水疱出现尼氏征阳性(、、),即糜烂面边缘探针可以无痛性探入,对临床诊断有意义。糜烂面继发感染时可有假膜。症状口干,咽干,继而出现疼痛,咀嚼吞咽困难,口臭,局部淋巴结肿大,唾液增多。

②皮肤病损:

前胸、躯干等受摩擦的部位起疱,疱壁薄,易破,露出糜烂面。用手压疱顶,疱液向四周扩散,愈后有色素沉着。局部瘙痒,全身乏力,食欲缺乏()。

(2)增殖型天疱疮:

口腔黏膜与寻常型相同,只是唇红缘常有显著增殖。皮肤水疱除尼氏征阳性外在疱破后基部发生乳头状增殖。覆以假膜,有腥臭味,疼痛。

(3)落叶型天疱疮:

口腔黏膜完全正常或略有红肿。皮肤类似剥脱性皮炎。松弛的大疱,黄褐色鳞屑痂,边缘翘起。

(4)红斑型天疱疮:

口腔黏膜很少见,皮肤病损为对称性红斑及鳞屑痂,全身状况较好。

3.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①临床损害特征:

尼氏征阳性、揭皮试验阳性。

②细胞学检查:

可见棘层松解解体细胞(天疱疮细胞)。

③活体组织检查。

④免疫学检查:

天疱疮抗体。

(2)鉴别诊断

①多形性红斑:

口腔黏膜红斑、糜烂,尼氏征阴性。皮肤为红斑上出现水疱。

②剥脱性龈炎:

牙龈缘及附着龈弥散性红斑,剥脱状。

③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疱大小不一,数日愈合,尼氏征阴性。口臭重。

4.治疗

(1)支持治疗: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该病首选药物。起始、控制、减量、维持。应该适当补钙,保护胃黏膜,补钾。

(3)免疫抑制剂:

与激素联合运用可以减少激素用量、降低副作用。

(4)抗生素:

防止并发感染。

(5)血浆置换疗法:

适用于病情严重、血清高滴度抗体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者。

(6)其他辅助治疗:

非固醇类抗炎药、免疫球蛋白疗法、体外光化学疗法。

(7)局部用药。

(8)中医中药。

5.预后

疱不易愈合,长期用药缓解病情。

主编微语:有人利用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
白癜风有什么好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wlc.com/tpcyw/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