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疱病大疱性
五月的山城重庆,江山如画,姹紫嫣红,5月11至14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CSD)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本次大会主席由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主任郑捷教授担任。郑捷教授对本次大会的盛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介绍了本次大会的创立的“八个第一”:参会人数第一,投稿数量第一,学术栏目数量第一,中青年演讲人数量第一,西部代表参会人数第一,企业参会数量第一,第一次更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和第一次精准资助。
医院皮肤科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在多个会议板块做出了精彩发言。其中潘萌教授就“天疱疮患者皮损局部淋巴细胞聚集及特异性抗体产生的研究”、“大疱病皮肤病的外用治疗”、“PNP的处理”做了精彩发言。曹华副主任及朱海琴副主任分别做了“天疱疮的规范治疗”、“天疱疮的诊疗思路”的报告。受到了来自全国同行的欢迎和肯定。
其中,大疱性疾病(疾病研究中心)专场在上海交通大医院潘萌教授、医院陈喜雪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冯素英教授共同主持下,对疱病临床诊疗的多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首先,陈喜雪教授做了题为“非典型类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及鉴别”的专题发言。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好发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经典的临床表现为浮肿性红斑基础上紧张的水疱、大疱、血疱和糜烂,临床上不难判断。但是某些类型的类天疱疮或者在疾病的早期,患者的皮疹并非如此典型,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皮疹很类似,临床的误诊率非常高。陈喜雪教授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将表现为浮肿性红斑无水疱大疱、环状分布的浮肿性红斑或环形水疱、多发丘疹丘疱疹、瘙痒性丘疹结节、以黏膜糜烂为主和婴幼儿发病这六种非典型的类天疱疮进行了精彩的诊断思路解析,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随后,冯素英教授做了“免疫学技术在大疱病诊断中的应用”的解读。她介绍,用于诊断大疱性皮肤病的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疫荧光,皮肤盐裂实验,ELISA,免疫印迹技术。皮肤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和ELISA技术(桥粒芯抗体1和桥粒芯抗体3)在表皮内水疱病天疱疮中诊断中发挥作用。ELISA技术可以对疾病进行免疫分型,并且可以判断病情的活动度。对于表皮下水疱病,最常见的是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滴度和其临床疾病活动度有关系。盐裂帮助发现比较少见的真皮侧水疱病,减少EBA,CP,P类天等误诊的情况。免疫印迹的方法在诊断少见水疱病中有重要作用。这对大家的临床工作具有实用价值。
紧接着,来医院的陈柳青教授就“疱病治疗的难点---合并感染”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是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一方面天然屏障的破坏容易合并感染,另外一方面因为免疫抑制剂大量使用,更容易合并机会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尤其是严重的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时,更造成治疗的冲突,一直是临床医生治疗选择的难点。陈柳青教授就以下三方面深入阐述了:1、如何判断合并感染,相关的临床和辅助检查;2合并严重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结核感染、肝炎等时治疗方案如何调整;3、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疱病中如何预防严重感染,需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抗结核药物或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对大家的临床工作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接下来,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的周生儒博士就其在“天疱疮局部皮损淋巴细胞浸润的组织病理评价”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靶器官常有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引起免疫病理改变。天疱疮患者皮损局部常有淋巴细胞聚集,但其淋巴细胞聚集程度,聚集淋巴细胞种类等研究尚未见报道。她在导师潘萌教授的指导下对天疱疮皮损局部异位淋巴细胞的病理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寻常型或落叶型天疱疮皮损局部存在淋巴细胞聚集。聚集的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B细胞和CD浆细胞出现的概率随着淋巴细胞聚集程度的级别增高而增高。
最后,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的叶雅芬护士长做了“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治疗新进展”的介绍。她说道,目前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主要是系统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但该病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同时,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亦会引起许多并发症,有些患者最终死于长期大量系统使用这些药物的并发症。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甚为必要。近年来,医院皮肤科对BP患者进行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治疗,临床观察发现,其在减少复发和控制临床症状等方面取得了和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当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因此,她就个人护理体会及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与会者均表示受益匪浅。
精彩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已在重庆的阑珊夜色中落下的帷幕。医路漫漫,未来需要我们医患携手一起攻克大疱性疾病的诊治难题。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wlc.com/tpcby/8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见习之内分泌篇
- 下一篇文章: 夏秋季节皮肤病高发孕妇如何正确对待妊娠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