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芈月一命的土茯苓功效多厉害
??
「健康养生」
鼻窦炎、上颌窦炎等会引起鼻塞、流黄浓涕,并兼头重、舌红、苔黄腻等症状。此症多为脾胃湿热,肝胆郁热,致使湿浊之邪犯上所致。此症选用土茯苓内服外洗,且疗效明显。
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药渣再复煎,以药液外洗鼻部。一般连用4剂,诸症可消。
祛湿:
土茯苓牛大力煲猪扇骨“岭南汤王”佘自强有一例“土茯苓牛大力煲猪扇骨”靓汤,能祛湿除困、健筋养骨。
在春夏暑湿时,广东民间最爱用土茯苓煲汤。牛大力亦是广东民间尤其客家一带常用煲汤的中药材,亦为性平味甘、淡,能祛湿健筋骨、壮腰膝、养肝肾。猪扇骨是猪骨中最不油腻的部位,夏日入汤最为适宜,中医认为扇骨能补益增髓。合而为汤,气味清润可口,有祛湿除困、健筋养骨的功效,并为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土茯苓30克、牛大力50克、眉豆60克、猪扇骨克、生姜4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药材和豆稍浸泡;一起与猪骨、姜下瓦煲,加清水2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4~5人量。
土茯苓白果杏仁煲猪肺
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柴小姝贡献另一例祛湿药方:
原料:土茯苓30g、白果10枚、杏仁9g、猪肺g。做法:猪肺洗净切成片状,用手挤去泡沫与土茯苓、白果、杏仁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1ml左右,文火煮熟,吃肉喝汤。
苏辙的茯苓养生法
苏辙,北宋著名散文家,无志仕进,有意养生,对修身养性造诣颇深。
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治肺则病脾,治脾则病肺,服药而不愈。32岁那年,学习气功,食茯苓,一年疾愈。从此他便研究药物养生。他认为,茯苓是补肾脾的养生珍品,可“解急难于俄顷,破奇邪于邂逅”。为此特作《服茯苓赋并引》。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如久服则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绿发方目;神止气定,浮游自得。然后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乎无穷”。
茯苓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腐生真菌,有利于消水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功效。魏晋时就把茯苓当作养生佳品。陶弘景辞官隐退时,梁武帝即令“每月赐给茯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慈禧太后为祛病延年,命御膳房做茯苓饼进食,并赐宠臣。这之后,茯苓夹饼已作为北京的传统名点流传至今。
茯苓以云南“云苓”为贵,既可入药,又可粥食。《直指方》中记载:“白茯苓粥,治心虚、梦泄、白浊”。《本草纲目》载曰:“茯苓粥清上实下。”古代医家多认为,茯苓药性缓和,善利水湿,若与粳米煮粥疗效尤好。茯苓粥的做法是,将白茯苓克磨细粉,每次用白茯苓粉15克,同粳米50克煮粥食。
翡翠玉石(←长按复制)最权威的翡翠玉石资讯及价格鉴定评估,添加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最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wlc.com/tpczl/6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美白配方成分
- 下一篇文章: 35个秘验方,一定有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