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民堂学术交流之带状疱疹怎么治



带状疱疹怎么治?一起来聊聊吧!

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多见于成年人,老年人病情尤重,大多数患者愈后不复发。本病好发于躯干部,故中医文献又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甑带疮”、“蛇丹”等。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带状疱疹虽以胸胁部好发,但头面部也可发生,患者产生较明显疼痛的同时,局部还出现红肿、水疱、结痂、色沉等,特别老年或体质虚弱患者带状疱疹后期还可以出现明显的神经痛,极大的影响生活质量。

临床表现

好发于成年人,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四季皆可发病,春秋季节多见。发病前可出现全身不适,神疲乏力,低热,纳食差,患部皮肤敏感,或灼热刺痛等前驱症状,皮疹可随疼痛同时出现,也可延迟数天才出现。好发部位依次为胸胁、颈部、头面和腰骶。

发病初期,患处皮肤先出现红色斑丘疹,很快变为粟粒至黄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而不融合,累累如串珠,带状排列,疱群之间隔以正常皮肤,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多发生在身体一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部分患者可无皮损,仅有局部刺痛感,或稍发红,无明显水疱;也有部分严重者可出现大疱、血疱,甚至坏死。

疼痛是本病主要症状,可于发病前或与皮损同时出现。疼痛轻重不等,因人而异,儿童或年轻人疼痛较轻;年老体弱患者疼痛剧烈,部分患者皮损消退后仍可留下顽固的神经痛,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发于头面部者如眼部和耳部,病情常常较重,伴有附近臖核肿痛;也可导致视力和听觉损伤。

中医治疗

内服

1、肝经郁热证

症状:皮疹色红,疱壁紧张光亮,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清肝泄火,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脾虚湿蕴证

症状:皮损颜色淡红,疱壁松弛;伴腹胀纳少,口淡不渴,大便溏;舌质淡或正常,苔薄白或白腻,脉缓或滑。

治则: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

症状:水疱干涸结痂或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并扩散到附近部位,坐卧不安,影响睡眠;伴神疲,心烦、眠差;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

外治

(1)水疱初起用鲜马齿苋、野菊花叶、玉簪花叶捣烂外敷;或用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涂;或用玉露膏外搽;或外搽三黄洗剂、双柏散、清凉乳剂(麻油加饱和石灰水上清液充分搅拌成乳状)外敷,每日3次。

(2)水疱较大者,可用三棱针或消毒空针刺破,抽出疱液或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不适感。

(3)无渗出者,用青黛膏、四黄膏或黄连膏外涂。

●●●

物理治疗

可选用红外线、频谱治疗仪等局部照射,以促进水疱干涸结痂和缓解疼痛。

●●●

针刺

取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局部围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疼痛时间较长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或强刺激阿是穴。

生活护理

1.劳逸结合,调整情绪,避免肝郁气滞加重病情。

2.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厚味和鱼腥海味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内衣宜宽松柔软,以减少摩擦;局部忌用热水烫洗。

4.皮损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忌用刺激性强的药膏涂搽,以免皮损范围扩大或加重病情。

孟红民医师每周1,3,5,日在邱县门诊

每周2,4,6,日在邯郸学步桥门诊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wlc.com/tpczl/1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