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无畏nbsp笑对坎坷精彩医路



勇者无畏笑对坎坷精彩医路医者精诚科研创新引领前沿

——记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梁燕华

文/宋丽华

俄罗斯著名的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在我国的皮肤科领域,就有这样一位对困难和邪气不屈不饶、对改革和创新孜孜以求的医者,他用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坚强,以及一名医者对生命的敬畏珍爱和对科研的执着探索精神,让自己的医路一路繁花似锦。

他是耶鲁大学副研究员,与哈佛大学及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分工合作,探索利用反义核酸经皮介导对皮肤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策略。

他是博士后,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的致病基因CYLD1,获得了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发现了白癜风易感位点,获得国家专利一项,为后续白癜风研究与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

他成功改进了3种诱导毛囊在体再生的技术模型,在体研究多种新药对诱导毛发再生的效果,为人类毛发疾病创造了新的治疗前景。

他将科研与临床巧妙结合,十日内诊治并挽救了一例困惑全国60医院近9年的疑难重症患儿,多次发现并报道国际及国内的首例罕见病例,首次将欧美循证皮肤病治疗指南系统地引进国内,发表SCI论文60篇,他引已愈次,主编我国内地学者海外出版的首部皮肤病学专著《DermatologyResearchAdvances》,将祖国医学客观地推荐给国际皮肤科同仁。

他是全国十佳优秀中青年皮肤科医师、珠江科技新星、单位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国家杰出青年培育对象等荣誉的获得者,却始终不骄不躁,一往无前。他叫梁燕华,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有很多光环,但成功的花环,是他披荆斩棘,用汗水和智慧编织而成的。

坎坷求学路,坚持不懈

年,梁燕华出生于江西修水县西港镇马祖湖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生活朴素,又有着传统中国农民的善良与勤奋,对孩子的教育更是非常重视。但务农全年的收入相当微薄,经济十分困难。梁燕华有两个姐姐,三姐弟的上学费用对于当时的家庭收入来说确实艰辛。梁燕华三年级时,家里由于不能及时还钱,粮仓里所有的谷子被债家清光,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的日子里,只能借米度日。在这酸楚的日子里,用梁燕华的话说,读书就像赛跑,谁落下了谁就得退学。懂事的二姐,由于自己成绩落后于成绩优异的弟弟,便主动退学。年仅12岁的她退学后去往南昌,找到一份保姆的工作,挣一个月9块钱的工资来贴补家用。

名列前茅的梁燕华也没有辜负二姐的厚意,顺理成章地考入镇上的西港乡中学。上初中之后,他更加努力,每天下晚自习之后他都点起煤油灯继续学习,由于过于劳累,头发经常被油灯烧伤,久而久之,在梁燕华的整个初中生活中几乎没有多长时间能保持完好的发型。

初中二年级,学习同样优异的大姐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也不得不辍学。双双辍学的姐姐、一贫如洗的家庭,这一切都给梁燕华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给了他无限的动力。他发誓一定不能让父母和姐姐们失望。高中时期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全年级前十名,可是这沉重的期盼也成为了他的心理负担,因为压力过大,梁燕华高考发挥失常,他没能被理想中的大学录取。

年,梁燕华录取到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就这样,他带着可以说是全村人的期望踏上了大学的求学之路。

开启科研路,崭露头角

大学期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梁燕华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勤工俭学,直到大三,一位老乡加学长在毕业找工作时的不顺,让他一下觉醒了,“如果我就这么毕业了,我的出路在哪里?所以,从那年起,我才开始自学,决定考研。”梁燕华曾这样说。

为此,备考期间,梁燕华谢绝任何活动,一心扑在书本上。为了不给自己留后路,他把记下来的每一页书都撕掉,看一页,撕一页。“我现在几乎没有了原来的医学书本,因为当时时间相当有限,医学书籍又太多,单单大学期间就有四十多门课程。”梁燕华说。

最终通过刻苦努力,梁燕华在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期间,他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努力钻研,并在学科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期间,他利用全基因组连锁分析鉴定了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致病基因CYLD1,这是我国科研工作人员首次发现遗传性皮肤病的致病基因,为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发病风险预测、指导靶向治疗奠定了分子遗传学基础。关于该疾病,梁燕华共发表SCI论文5篇,包括“JInvestDermatol..(3):-64”“BrJDermatol..(6):-5”“BrJDermatol..(5):-8”、“JDermatolSci..50(2):-6”及“ExpDermatol..15(12):-70”,其中通信作者1篇,总影响因子累计达22.8。不仅如此,该研究成果报道后,很快被国际上多个国家的研究小组进行了重复与验证,相关论文已经被他引达次。研究成果还获得了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博士深造期,硕果累累

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后,为了更深入地进行研究,梁燕华选择继续深造,在安徽医科大学继续攻读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读博期间,梁燕华依旧争分夺秒,大部分时间都扎在实验室,进行了多项在学科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研究,鉴定了多种皮肤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

其中,他利用课题组收集到的个中国汉族人白癜风家系,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发现染色体区域chr.22q12及6p21存在白癜风的易感基因,并通过大规模病例-对照研究,发现chr.22q12区域内的XBP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rs与汉族人白癜风发病存在强烈相关性,该发现已被其他研究小组及Meta分析所证实。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减退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美容及身心健康,该发现为中国汉族人白癜风发病的风险预测、遗传诊断及早期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该发现已获得发明专利一项,相关论文分别发表在“JInvestDermatol..(11):-7”及“PLoSGenet..5(6):e”,已经被他引达45次。

攻博期间,他还通过参与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教授领导的国家十五“”计划项目“重要皮肤病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皮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经系谱分析和双生子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斑秃等皮肤病符合多基因疾病遗传模式,已发表相关SCI论文4篇,总影响因子累计达10.8,共被他引达51次。

另外,梁燕华收集了一个较大的雀斑家系,发现4号染色体上存在雀斑的致病基因;并通过收集多种遗传性皮肤病遗传样本,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成功将鳞状毛囊角化病、对称性色素异常症、MarieUnna少毛症、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逆转性座疮、银屑病等7种遗传病的致病/易感基因定位在染色体的一定遗传区域内,为最终克隆出疾病基因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根据该研究,梁燕华发表相关SCI论文10篇,如“PLoSGenet..4(3):e”,总影响因子累计达59.58,共被他引达97次。

他还通过对10种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突变进行筛查,发现先天性厚甲症、毛囊角化症、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结节性硬化症、疣状肢端角化病等单基因遗传病的16种突变,并进行了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研究;他还参与了银屑病、斑秃、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的搜寻工作,利用高通量SNP分析平台及大量样本进行病例-对照相关性研究,发现HLA-Cw*、PDGFRA等基因分别与银屑病和白癜风发病显著相关。为此,他撰写相关SCI论文18篇,如“JInvestDermatol..(11):-8”,总影响因子累计达54.33,共被他引达次,为这些疾病的遗传诊断、患病风险预测及早期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凭着一项项卓著的科研成绩,梁燕华得到了导师的认可和好评,于是,博士学位毕业时,他受到了导师的极力挽留,但他婉拒了导师留他在安徽医科大学任教的厚爱,因为他想继续推进自己的研究深度,探究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疾病。

精彩留学路,再攀高峰

研究已经成为了梁燕华生命中的一部分,抑或是说为了那个对家乡,对患者的承诺。他学医以来,包括出国期间,从未间断给家里父老乡亲看病、咨询,他一直把此当作对整个村子的承诺与义务。也正是这个承诺激励着他在科研道路上一刻也不敢松懈,所以在年出国求学后,他在科研领域一样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年10月,梁燕华被国际上最大的人类疾病小鼠模型研究中心TheJacksonLaboratory聘用,正是在那里工作的两年中,梁燕华发表的一系列高积分科研论文,被耶鲁大学的教授看中。年3月,他开始在耶鲁大学从事基因治疗的技术开发工作。

在美国TheJacksonLaboratory博士后工作期间,梁燕华利用国际上最丰富的小鼠模型,犹如遨游在资源富饶的科学海洋,好好地过了一把“科研瘾”,深入开展了大量的基因功能学研究。首次发现Sharpin基因调节NFκB及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为理解角质形成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增添了新的内容,为表皮增生性皮肤病、皮肤肿瘤及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皮肤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线索。已发表与Sharpin基因功能相关的第一作者SCI论文5篇,其中通信作者SCI论文4篇,分别为“JInvestDermatol.,(1):-9”“PLoSONE..6(7):e”“JDermatolSci..63(3):-53”“Endocrine..39(2):-12”及“PathologResInt.:”,总影响因子15.。他还通过大量小鼠动物实验发现:(1)Sharpin基因突变能导致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多脏器损害;(2)SHARPIN蛋白与TRAF2存在相互作用,调节NFκB途径的激活,并阐明了NFκB信号传导途径激活是Sharpin突变鼠皮肤表型的分子机制;(3)NFκB抑制剂硼替佐米能有效治疗Sharpin突变鼠的皮肤炎症性损伤;(4)Sharpin基因功能丧失导致线粒体膜势能丧失、线粒体内容物释放、Caspase-3磷酸化,激活Caspase-9依赖的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从而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这一系列发现均为国际上关于Sharpin基因调控皮肤生物功能的原创性成果,该研究结果发表后,引发了国际上关于Sharpin基因功能的热点研究。随后Nature杂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Sharpin基因功能的研究发现,阐明了SHARPIN蛋白是线性泛素化链复合物的组成成员,调节机体多种生理活动,包括NFκB及细胞凋亡信号、β整合素激活等。

掌握了如何鉴定疾病的基因及研究基因功能的技术策略后,梁燕华将科研问题最后锁定在皮肤遗传病的终端“透皮基因治疗”。年,梁燕华作为副研究员受聘于美国耶鲁大学,探索了反义核酸在皮肤干细胞中的有效传递途径,开创了基因治疗及基因药物新的研发方向,为最终根治遗传性皮肤病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作为耶鲁大学的副研究员,梁燕华负责了美国NIH基金资助项目“反义核酸在皮肤细胞中的传递途径”,发现了三聚链形成寡核苷酸(TFO)能被皮肤细胞摄取并发生低效率的基因打靶效应,参与了多种技术、方法及材料的开发,包括皮肤可吸收微针的研制、TFO纳米颗粒的制备、DNA体外包装、Vivoscope共聚焦显微镜的性能评价、技术更新与软件升级等。

赤子报国路,大写辉煌

年,在耶鲁大学工作期满后,梁燕华毅然放弃了耶鲁大学提供的杰出人才移民(EB签证)的优越条件,选择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

他一切从头再来,扎根医院,重新组建了朝气蓬勃的医疗团队,将科研与临床相结合,扬起奋斗的风帆,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着,并在学科领域刷新了一次又一次纪录,不断书写新的篇章。科室以现代医生因人而异的诊疗思维,拒绝墨守陈规,跳出传统医匠“不管医得好,只管医得走”的经验应对,开展创新性物理治疗项目,提出“以问题皮肤为中心,以精准医疗为指导,以健美皮肤为目标”的学科宗旨,本着“患者至上、团结进取、精益求精”的学科精神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他接诊了一例曾医院长达9年、未能明确诊断、伴多脏器损害的疑难病例——儿童期重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如法官破案般彻夜阅览了9年来满满2个蛇皮袋的病史资料,寻找暗藏线索,且亲自争分夺秒进行分子遗传学实验,用科学的实验数据说服循规蹈矩的传统权威,在10天内成功确诊并治疗该患儿,在国际上首次报道该病可伴发幼年脑梗塞、失明、高苯丙氨酸血症等新表型,为临床医师(医学生)认识该病提供了新的临床内容和诊治经验。该患儿为文献中发病最早、病情最严重的儿童患者,经过梁燕华确诊并给予分子靶向药物“格列卫”治疗,病情迅速得以遏制,患儿各脏器功能也逐渐恢复正常,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同时,该疑难病例的成功诊治还受到了中央驻粤媒体、广东省及广州市数十家媒体的广泛报道,引起了较大的社会效应,提高了疑难罕见病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此外,通过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梁燕华还报道了我国首例常染色体隐性局限性少毛症并念珠状发的致病基因DSG4,且在国内首次报道该患者的尿液存在多种有机酸代谢障碍,为进一步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指导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线索,这些报道也将促进我国临床医师(医学生)对该类罕见病种的认识。

当然,他精彩丰富的科研历程绝非止于此。他还收集了1个Mibelli型汗孔角化症家系,鉴定了Mibelli型汗孔角化症的致病基因为MVK,并发现Mibelli型汗孔角化症病情严重程度与野生型MVK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另外,他还建立了基因组病理学诊断平台,成功对40余种皮肤遗传病进行了基因诊断,包括神经纤维瘤、毛发上皮瘤、掌跖角化症、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毛囊角化病、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西门子大疱性鱼鳞病、MariUnna少毛症、胫前营养不良型表皮松解症等。

从艰苦环境中一路走来的梁燕华,如今纵使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依旧不恃才傲物,始终善思善研,因为他深知,在科研和医疗领域争分夺秒,就意味着为生命争取到了更多的生存机会。所以,为了推动科研、医疗的发展,梁燕华还笔耕不辍,引进欧美循证医学诊疗规范,主编专著《顽固性皮肤病治疗指南》;他还受美国NovaSciencePublishersInc出版社委托,邀请9个国家50名专家,主编我国内地学者海外出版的第一部英文版皮肤病学专著《DermatologyResearchAdvances》上下卷,并科学地将祖国医学推荐给国际同行。

作为一名医生,梁燕华仁德至善,精益求精,执着不懈,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蔚蓝天空。而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倾囊相授,育人无悔,已培养毕业研究生6名,在读研究生12名,正为皮肤科的未来发展注入一股又一股不竭的动力。相信这只是开始,在学科教育这条道路上,梁燕华也将开创另一番美好景象。

没有优越的家庭条件,没有过人的头脑,从国内到国外,面对这一路走来所遇到的一系列压力与考验,梁燕华像精卫衔木一般,不断将自己的不足填平,把一路的荆棘变成花环。今天,他站在学科的高峰上,朝着更远的目标奋斗着,相信,凭着那种坚强不屈的毅力,他的下一次成绩亦将一鸣惊人。CSTA

本文来自《中国科技成果》人物专栏走近科技人物,感受他们的别样人生长按右图可







































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wlc.com/tpccs/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