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诊疗常规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中青年发病,基本损害为大疱,疱壁松弛,易破,成为糜烂面,且不易愈合;尼氏征阳性。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常最先表现为口腔粘膜水疱及糜烂。
2.病理学检查:表皮内棘刺松解性疱。发生在基底细胞层上为寻常性天疱疮,增殖性天疱疮可见表皮棘层增厚,其间可见嗜酸性细胞聚集而成的嗜酸细胞脓肿;发生在棘细胞上层或颗粒细胞层为红斑性天疱疮或落叶性天疱疮。
3.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表皮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补体的沉积:表皮内棘细胞间荧光。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患者血中是否有循环抗体,应作血清抗体滴度的测定.
治疗:
1.首选口服糖皮质激素(以泼尼松为例);
首剂量:轻症:0.5/kg.d;中症0.75mg/kg.d;重症1.0mg/kg.d;严重1.5mg/kg.d。用药后,密切观察3-5天,若仍有较多新出疱,原有水疱及糜烂面不见好转,则按50%增加剂量,直至皮损完全控制。完全控制皮损的剂量为控制量。一般在皮损完全愈合两周后可减药,并逐渐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口服皮质激素的量一般不应超过mg。若超过此量仍不能控制皮损,则应考虑采取其它措施。
对重症及严重的天疱疮患者开始时可以激素冲击疗法。方法一般是采用甲基泼尼松龙mg静点,每天一次,连续三天。此后给予泼尼松每天80至mg。
2.维持治疗阶段:天疱疮是一个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治疗。一般而言,寻常型天疱疮需要服药3-4年。减药的速度开始时可以快些,以后一定要慢,并可逐渐改为隔日服药。切忌骤然停药。一般,第一年年底服药的量大致为控制量的40%至50%,以后每年视病情可减上一年药量的50%,直至完全撤尽。
3.免疫抑制剂:对中、重症及严重的病例在治疗开始时就应合并使用,有以下几种选择:MTX:每周口服一次,从10mg开始,可逐增至15mg至20mg/周;
环磷酰胺:50mg,每日口服2至3次。对严重的病例可每周静点一次,每次—mg或隔日静点一次mg,每周3次;
硫唑嘌呤:50mg,日服2至3次;
环孢素:3-5mg/kg.d。
免疫抑制剂常在用药四至六周后才起效。早期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加快皮质激素的减药速度,有助于减少皮质激素的用量。皮损控制后可间断应用免疫抑制剂。
对有使用皮激素禁忌症的患者,可单独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但起效较皮质激素要慢。
使用免疫抑制剂应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对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硫唑嘌呤应注意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定期查未梢血象,并应定期查肝功能.对服用环孢素者应注意定期检查血压,肾功能.环孢素还可出现牙龈增生及多毛.
4.抗生素的使用:对有大量创面的天疱疮患者,在给予大剂量皮质激素的同时,应给予相应的系统用抗生素。抗生素可根据创面细菌培养的结果来选择。
5.对创面的处理:可以呋喃西林溶液或0.05%的黄连素溶液清洁,并以黄连素纱布敷盖。
6.支持治疗:重症天疱疮患者,由于创面广,大量渗出造成蛋白丢失,因此补充蛋白,加强营养是很重要的。对白蛋白低于30克/升的患者,应注意纠正。
7.其他:静脉给予免疫球蛋白(IVIG),0.4g/kg.d,连续3天。输新鲜血。
医院医院皮肤科:李蕾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好白癜风治愈花多少钱转载请注明:http://www.kmwlc.com/tpccs/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抚顺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皮肤科专家解读
- 下一篇文章: 为什么治疗天疱疮一定要选择田丰主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