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习题口腔医考执业助理试题口组
1.A1(1)上皮细胞没有细胞间桥细胞肿胀呈圆形,核染色深,常有胞质晕环绕着核周围,这种游离为单个或数个成团的细胞,称为
A.Civatte小体
B.肖曼小体
C.天疱疮细胞
D.狼疮带
E.基层下疱
答案:C答案解析
C.解析:天疱疮的病理特征为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由于疱壁薄且脆弱易破,以及有周缘扩展现象,很难切取到完整的疱,但镜下仍然见到松解的棘细胞,这种上皮细胞没有细胞间桥,细胞肿胀呈圆形,核染色深,常有胞质晕环绕着核周围,这种游离为单个或数个成团的细胞,称为天疱疮细胞(又称Tzanck细胞)
2.A1(2)胶样小体直径及特性为
A.5μm,为均质嗜碱性
B.5μm,为均质嗜酸性
C.10μm,为均质嗜碱性
D.10μm,为均质嗜酸性
E.15μm,为均质嗜酸性
答案:D答案解析
D.解析:扁平苔藓镜下见在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可见胶样小体或称Civatte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为10μm,为均质嗜酸性,PAS染色阳性呈玫瑰红色,胶样小体可能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3.A1(3)口腔扁平苔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A.网纹状
B.丘疹状
C.斑状型
D.溃疡型
E.疱型
答案:A答案解析
A.解析:口腔扁平苔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黏膜的白色或灰白色网状或线状条纹;舌黏膜主要表现为浅白色斑块
4.A1(4)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镜下可见Civatte小体的是
A.白斑
B.红斑
C.天疱疮
D.盘状红斑狼疮
E.扁平苔藓
答案:E答案解析
E.解析:扁平苔藓镜下见在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可见胶样小体或称Civatte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
5.A1(5)组织学上,恶性者所占比例最高的是
A.白斑
B.红斑
C.溃疡
D.糜烂
E.扁平苔藓
答案:B答案解析
B.解析:口腔黏膜的红斑虽然不如白斑多见,但在组织学上其恶性者所占的比例却非常高
6.A1(6)下列哪一项属于口腔白斑的病理表现
A.有非典型细胞
B.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
C.粒层不明显
D.棘层松解
E.上皮增生
答案:E答案解析
E.解析: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上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除上皮过度角化外还有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上皮钉突虽伸长且变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7.A1(7)不属于白斑的病理改变的是
A.棘层增生
B.粒层明显
C.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
D.有非典型性细胞
E.临床和病理上都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
答案:D答案解析
D.解析: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上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除上皮过度角化外还有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上皮钉突虽伸长且变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8.A1(8)为早期发现溃疡恶性病变,检查时应注意的事项中,除外的是
A.边缘是否整齐
B.有无假膜形成
C.是否向四周浸润
D.基底部有无硬结
E.愈合后是否留下瘢痕
答案:E答案解析
E.解析:溃疡是多种多样的,大小、数目、深浅均不一。检查溃疡时要注意边缘是否整齐,有无倒凹;溃疡面有无假膜形成;底部是平坦,还是有颗粒结节;基底部有无硬结;是否向四周浸润。这些现象对于确定诊断及分析黏膜病特别是早期发现恶性病变都很重要。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不留瘢痕,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而深层溃疡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痊愈后遗留瘢痕,如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
9.A1(9)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为
A.溃疡
B.糜烂
C.皲裂
D.徦膜
E.棘层松解
答案:B答案解析
B.解析: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叫糜烂。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10.A1(10)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
A.溃疡
B.糜烂
C.皲裂
D.徦膜
E.棘层松解
答案:A答案解析
A.解析: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叫糜烂。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11.A1(11)关于糜烂和溃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糜烂是上皮浅层破坏,侵犯到上皮全层
B.深层溃疡痊愈后遗留瘢痕
C.溃疡是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
D.糜烂愈后不遗留瘢痕
E.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
答案:A答案解析
A.解析: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叫糜烂
12.A1(12)以下关于基层下疱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见于多形渗出性红斑
B.疱在基底层之下
C.可见于天疱疮
D.基底细胞变性
E.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
答案:C答案解析
C.解析: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见于黏膜良性类天疱疮、多形渗出性红斑
13.A1(13)以下关于棘层内疱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见于良性类天疱疮
B.有棘层松解
C.可见于病毒性水疱
D.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上
E.上皮细胞失去黏附力而彼此分离
答案:A答案解析
A.解析:棘层内疱: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之上,有棘层松解,上皮细胞失去黏附力而彼此分离。见于天疱疮,也见于病毒性水疱
14.A1(14)棘层内疱常见于
A.肉芽肿性唇炎
B.扁平苔藓
C.天疱疮
D.红斑
E.白斑
答案:C答案解析
C.解析:棘层内疱: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之上,有棘层松解,上皮细胞失去黏附力而彼此分离。见于天疱疮,也见于病毒性水疱
15.A1(15)下列对棘层松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上皮棘层细胞间桥溶解,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B.上皮棘层细胞减少,上皮层变薄
C.棘层增厚,不规则
D.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
E.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
答案:A答案解析
A.解析:棘层松解是由于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种病变见于天疱疮等
16.A1(16)以下哪种病理改变多见于天疱疮
A.黏膜下纤维化
B.基底细胞液化
C.基底细胞空泡性变
D.上皮异常增生
E.棘层松解
答案:E答案解析
E.解析:棘层松解是由于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种病变见于天疱疮等
17.A1(17)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A.口腔念珠菌病
B.口腔毛状白斑
C.口腔Kaposi肉瘤
D.口腔非霍奇金淋巴瘤
E.口腔牙龈瘤
答案:E答案解析
E.解析:患艾滋病的口腔表现除了毛状白斑以外,还有可能出现其他病变,如艾滋病在口腔还可出现以下表现:念珠菌病、龈炎、坏死性龈炎、牙周炎、Kaposi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18.A1(18)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
A.上皮变性坏死
B.上皮内念珠菌的菌丝
C.上皮内微小脓肿
D.上皮内念珠菌的白色斑膜
E.上皮角化层水肿
答案:B答案解析
B.解析:病理变化:黏膜病变一般为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念珠菌侵入组织,引起上皮表层水肿,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上皮棘层增生,上皮钉突呈圆形,基底膜部分被炎症破坏。在角化层或上皮的外1/3处可见菌丝,菌丝与上皮表面多呈垂直型或呈一定角度,HE染色不甚清晰,PAS染色为强阳性。结缔组织中有充血的毛细血管及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的白色假膜在镜下为上皮变性坏死,并有大量念珠菌的菌丝和孢子。病变处可作涂片检查,方法为轻轻刮白色黏膜的表层,放置于清洁的载玻片上,滴加10%~15%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盖玻片,放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及孢子
19.A1(19)口腔粘膜下纤维化的主要病理特征是
A.粘膜上皮高度增生
B.粘膜上皮萎缩
C.粘膜结缔组织发生钙化
D.粘膜结缔组织发生纤维变性
E.粘膜结缔组织出血水肿
答案:D答案解析
D.解析: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为癌前状态,病因不明,可能与食辣椒、嚼槟榔等刺激有关。临床上早期出现疱、溃疡;后期黏膜变白、硬,触诊有黏膜下纤维条索。可出现张口受限。病理变化:主要变化为结缔组织发生纤维变性。病变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①最早期,固有层出现胶原纤维水肿,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②早期,紧接上皮下出现胶原纤维玻璃样变带,其下方胶原纤维水肿,淋巴细胞浸润;③中期,固有层胶原纤维中度玻璃样变,轻度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④晚期,胶原纤维全部玻璃样变,血管狭窄或闭塞。上皮萎缩,钉突变短或消失。有时上皮增生,钉突肥大并可出现异常增生
20.A1(20)天疱疮病理改变的主要部位是
A.上皮基底膜
B.上皮基底细胞
C.上皮棘层细胞
D.上皮粒层细胞
E.上皮角化层
答案:C答案解析
C.解析:天疱疮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过程中约有90%的患者累及口腔黏膜。发生于口腔黏膜者主要为寻常性天疱疮。其病理变化:天疱疮的病理特征为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由于上皮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桥消失,使棘层细胞松解,彼此分离,在上皮内形成裂隙或出现大疱,其部位常在棘层内或棘层和基底层之间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VIP全程班!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wlc.com/tpcby/7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夜盲症的发生原因
- 下一篇文章: 妇女保健丰胸食物有哪些饮食能丰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