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医案解析岳美中治斑秃案



经典医案解析:岳美中治斑秃案

徐某,男性,21岁。患者系发秃症,头顶上如胡桃大圆圈,连结成片,渐成光秃。见者多说此症难愈,心情郁闷,忧郁得很。切其脉濡,舌稍白,无其他痛苦。处方:茯苓—克,为细末,每服6克,白开水冲服,一日2次,要坚持服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以发根生出为度。约服两月余,来复诊,发已丛生,基本痊愈。岳美中先生忆及患者其父10余岁时,亦患秃发,当时即曾投以一味茯苓饮,3月后痊愈。

——《岳美中医案集》    

解析

前已说过,古代医案文词隐晦简洁,欲解其中所蕴之妙理,必先明了文中所治何病。同样,岳氏此医案也没有明确是何诊断?只言发秃症。发秃之症,可见于斑秃、梅毒性秃发、狼疮性秃发等等。其言“头顶上如胡桃大圆圈,连结成片,渐成光秃”,由此可知,岳氏所述当为斑秃。

按常理,斑秃多为血虚肾亏所致,但对于年轻者,恐怕就有些不好解释。青壮年,一般而言,气血充盈,肝肾难亏。那当辨何证?“切其脉濡,舌稍白,无其他痛苦”,看到这句突然让我想起朱丹溪一则治脱发的医案了。《古今医案按》言:“一女子,十七八岁,头发尽脱,饮食起居如常,脉微弦而涩,轻重皆同”。一男一女,都是青年,除了脉象不同之外,都为脱发,都是饮食起居无大碍。朱氏以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清热除湿,数月而愈。而本医案中,“切其脉濡,舌稍白”,可知患者有湿在内,略偏于表,只有湿而无热。何也?脉濡舌白是也。至此,我们先来谈谈这个“濡”,濡本为水名,如《说文》言:“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作形容词,通“软”,如《诗经·郑风·羔裘》:“羔裘如濡”,《庄子·天下》:“以濡弱谦下为表”。所以,濡脉就是软脉。《脉经》:“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轻手相得。”《脉诀汇辨》:“濡者,即软之象也。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濡脉多见于亡血伤阴或湿邪留滞之证。濡脉见于浮候,可知湿不在里,当在表。既然湿邪留滞于表,为何不用汗法,或是和法?文中言:“舌稍白”,可知不光表有湿,里亦有湿,如此,表里皆为湿邪困阻,清气不得上升,浊气不得下降。到此,我们或许可以大概明白本案所述患者的发病机制了。

治则当选用发汗以解表之湿邪,健脾利湿以解里之湿阻。但岳氏并未如此,何也?我们继续分析本案,虽然此患者表里有湿,但无湿困外表之头重肢沉,闷郁烦躁;也无湿阻中焦之纳差便溏诸症。可知本患者受湿邪困阻较轻。

岳氏以一味茯苓,健脾利湿,可使中焦湿邪渐除,振作脾阳,清阳上达于顶,以解在表之湿,尤其是巅顶之湿。清初名医张璐言:“苓得松之余气而成,甘淡而平,能守五脏真气。其性先升后降。”如此可知,虽一味茯苓,但却能达到清表里之湿。当然至于茯苓的用法,必须服药时间要长些,至于剂量,本案用6g,一日两次,如湿气较重,可加大剂量。

回过头来,我们在看看本案徐某之病还有其他治法吗?俗语有云:条条大路通罗马。岳氏善用巧法,此一法四两拨千斤。有巧法必然有笨办法。前面我们已经大概明了病机,如此便可随证加减,比如,可以处以健脾除湿之除湿胃苓汤等,若湿较重,可以加重除湿之力;若兼有热,可佐以清热之品,或依朱氏治脱发之防风通圣散加减。如此变化,可知中医治病,看似药方不同,变化多端,但却殊途同归。总而言之,中医治病,必求于本,此本在病机,在证,在阴阳。

下期内容更精彩,敬请







































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北京哪能治白癜风不复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wlc.com/tpcby/10136.html